? 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人才培养工作合格评估迎评工作实施方案
(2017.03)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一)评建组织机构
1.成立人才培养工作合格评估领导小组
组长:戴立波
副组长:黄育强、庄序、叶汝裕、张彬祥、桂勤、李良
成员:各行政处室正职、系部主任。
学校评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创建评估工作办公室和评建督查小组。
(1)创建评估工作办公室
主任:黄育强
副主任:张钊琳(负责评建会议的组织与协调、拟定迎评工作实施方案和评建工作绩效考核奖励办法、制订评建日程表、上报请示文件等)、陈文(负责评估指标体系的分解、解读和引导,同时与兄弟院校保持联系与沟通,掌握动态信息,提出评建工作意见和建议)、毛一中(负责审核评估材料,核准评估数据,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和权威性,负责各条目小结材料收集和审核)、许大田(负责综合文字资料,形成自评报告等材料)
成 员:傅雪芬、王璐、张玲玲、邹国伟、张翔堂、肖光华、钟斌、张均伟、卢挺、高莹、黄宇靖
秘 书:童小珍、黄金炳
(2)评建督查小组
组长:李良
副组长:王芳
成员:刁亮丽
2.评建专项工作组
(1)附属医院建设推进工作组
组 长:戴立波
副组长:张钊琳
(2)校园面积、建筑面积完善和制度建设工作组
组 长:庄序
副组长:张玲玲、张钊琳
成 员:由组长指定
(3)教学设施设备完善、校内实践基地和图书馆建设工作组
组 长:桂勤
副组长:廖奔兵、祁银德、潘长玲、高莹、谢瑜文、林麟孙
成 员:由组长指定
(4)学生工作、师资队伍、学风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工作组
组 长:张彬祥
副组长:王璐、傅雪芬、曹伟桃 成 员:由组长指定
(5)迎评专题网站建设、经费保障工作组
组 长:叶汝裕
副组长:黄东锐、司徒文丹 成 员:由组长指定
(6)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政策与措施、专业与课程建设及教学质量监控组
组 长:桂勤
副组长:陈文 成 员:由组长指定
(7)迎评专题网站建设组
组 长:叶汝裕
副组长:黄东锐 成 员:由组长指定
(8)系部评建小组
组 长:各系部主任
副组长:各系部副主任、党总支副书记
成 员:由各系部安排工作责任心强、教学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组成。各系部应将系部评建小组具体人员组成报创评办备案。
(二)工作职责
1.评建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1)全面领导学校的评建工作,将此项工作纳入学院年度重点工作;全面发动广大师生投入评建工作;全面保障评建工作各种需求。
(2)对评建工作中的重要问题、重点工作和重要政策措施进行审定和决策。
(3)检查督促各部门评建工作的开展。
(4)审定学校自评报告及评建工作中的各类重要材料。
2.创建评估工作办公室工作职责
(1)负责拟定评建工作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负责评建日常工作安排。
(2)负责全校评建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导工作。
(3)负责收集、整理、归档、汇总评估所需材料。
(4)负责审核评估材料,核准评估数据,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和权威性。
(5)负责向评建工作领导小组汇报评建工作情况。
(6)负责学校自评报告等相关报告的撰写。
(7)负责评建工作总结、考核和表彰工作。
(8)完成评建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事宜。
3.督查组工作职责
(1)负责评建工作的督促检查和落实,要求各部门要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务求实效,落实责任追究制。
(2)发布督查、督办公告,确保按期实现各阶段工作目标。
4.评建专项工作组工作职责
(1)负责制定专项工作计划,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和组织实施各项专项工作。
(2)认真研究相应条目,制定工作目标与材料目录报评建工作办公室汇总。
(3)组织相关条目组材料的收集、汇总、整理和归档,按要求提交材料。
(4)完成评建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事宜。
5.系部评建小组工作职责
(1)全面负责本部门评建工作,落实和组织本部门专兼职教师完成评建任务。
(2)根据学院安排和要求,制定本系部评建实施细则和各阶段工作计划,负责完成各专业内涵建设及有关人才培养工作评建建设具体任务。
(3)积极建设、整理、完善有关评建支撑材料、备查材料和其他所需材料。
(4)认真开展本系教育教学日常管理工作,优化和完善教学工作,推进教学改革,突显亮点,形成专业特色品牌。
(5)加强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和管理,形成育人特色和亮点,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6)负责本系部制度建设和规范化管理。
(7)完成评建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事宜。
二、评估工作实施进度总体安排
(一) 自评自建时期(2015年3月~2017年10月)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自评自建时期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准备与启动阶段(2015年3-4月)
主要任务和目标:
搜集整理评估学习资料,制定全校评建工作方案。
2.第二阶段:动员与学习阶段(2015年5月-2018年9月)
主要任务和目标:
(1)层层动员,由学校、各系部、各职能部门分别组织召开动员会,统一思想,做好发动工作。
(2)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评建文件,深刻把握评建内涵。采取学校统一学习培训,各系部、各职能部门组织培训,提高认识。
(3)分解任务,明确目标,责任到人。
(4)各系部、各职能部门、各工作组制定评建实施细则和工作计划,使评建工作有计划、有部署、有落实,确保评建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5)学校评建办与各职能部门、各系部共同协商,确定评建联络员,明确评建工作机制。
3.第三阶段:自查与自评阶段(2017年5~10月)
主要任务和目标:
(1)根据评估指标体系开展自查工作,实施系部和职能部门、工作组、评建办三级自查。
(2)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3)边查边改,并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①制定《专业剖析方案》、《状态数据平台分析方案》、《说课方案》、《深度访谈准备方案》等,明确相应责任人;
②分析平台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平台分析自评报告及“申请评估基本条件统计表”;
③开展专业建设调研,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建设;
④落实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工作;
⑤评建小组、工作组形成初步的自评报告。
4.第四阶段:完善和提高阶段(2017年11~2018年9月)
主要任务和目标:
(1)深入建设,规范各方面工作。
(2)分工作组、部门开展自查工作,在此基础上学校自查并形成自查报告。
(3)开展说课和专业剖析活动。
(4)充实评估的支撑材料,完成各类评建工作的最终汇报材料;向省教育厅提交书面自评报告及《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登录密码,并将自评报告、《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最新的原始数据、学校发展规划、专业建设规划、专业设置(含品牌特色专业及专业方向)情况等信息,于专家组进校前30天在校园网上对社会公布。
(二)正式评估时期(2018年10月)
主要任务和目标:
(1)做好评估专家组的进校各项准备工作,并保障专家组工作条件。
(2)做好评估专家组的各项服务工作。
(三)评估整改时期(2018年11月~2019年6月)
主要任务和目标:
(1)根据评估专家的意见和正式下发的专家组意见,在一个月内做好整改方案。
(2)根据整改方案,组织完成整改工作。
(3)整改结束后,向省教教育厅呈报整改情况报告,并做好回访各项准备工作。
三、评建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评建工作是学校内涵建设和促进学校发展的大事,要做到全员发动,层层动员,全员参与。
2.深入学习,把握内涵。各部门要深入学习研究评估文件,深刻理解和把握“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估方针及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内涵,并将其认真贯彻落实到评建具体工作中去。
3.科学分工,通力合作。全校各职能部门应在此基础上逐一梳理和落实自身职责和任务,把评建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通力合作,主动配合,扎实工作。
4.明确职责,层层推进。
学校主要领导是评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各分管院领导是分块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各系部和各职能部门一把手为相关评建工作第一责任人;
各工作组要制定自己的工作计划,要科学制定工作日程表。
5.学校创评办做好设计和工作统筹。
指标体系任务要适当分解,明确工作职责和评估任务,狠抓落实;
要建立相应的会议制度、汇总制度、检查制度;
评建督办小组应加强对评建工作的督促检查和落实,确保按期实现各阶段工作目标,不折不扣地全面完成各项迎评促建工作任务。
6.落实责任追究制。
各部门、各单位要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务求实效;
对工作不推诿、不扯皮、不敷衍,不折不扣地要求完成各项任务;
对不能按照要求完成评建任务的学校将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7.要建立评建工作激励机制。
创评办尽快拟定《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评建工作绩效考核奖励办法》报学院批准后公布,对承担工作任务重、完成任务好、专家评价高的项目团队和个人实施奖励。
四、评估指标体系及分工安排
主要评估指标 |
主要指标负责领导 |
关键评估要素 |
观测点(观测点负责领导) |
基 本 要 求 |
条目负责人 |
|
1 办学引导思想 |
黄育强 |
1.1 学校定位 |
办学定位(黄育强) |
学校办学定位明确,发展目标清晰,能主动服务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学校自身条件和发展潜力,较好把握学校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位置,确定学校在一定时期内的办学目标、培养人才的主要服务面向;注重培育办学特色。 |
许大田 |
|
学校规划(黄育强) |
学校规划目标符合学校办学定位,相应措施能够保证目标的实现。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及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等子规划科学合理,操作性强。 |
张钊琳 |
||||
1.2 领导班子 |
领导班子结构(黄育强) |
学校领导班子数量与结构符合省级组织部门要求;办学理念正确,能够认真落实学校发展规划,管理能力较强。学校的党政一把手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学校干部队伍敬重教育教学规律,管理能力和实行能力较强。 |
傅雪芬 |
|||
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桂勤) |
制定了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落实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的政策与措施;重视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各级教学管理人员责任明确,各职能部门服务人才培养情况良好,师生满意度较高。 |
陈文 |
||||
主要评估指标 |
主要指标负责领导 |
关键评估要素 |
观测点(观测点负责领导) |
基 本 要 求 |
条目负责人 |
|
2 师资队伍 |
张彬祥 |
2.1 数量与结构* |
生师比(张彬祥) |
全校生师比达到国家对办学条件的相关要求[注1];各专业的教师数量满足本专业教学需要;校内在编专任教师(含校内兼课教师)的生师比≤22:1[注2]。 |
傅雪芬 |
|
专任教师结构(张彬祥) |
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拥有者的比例≥50%[注3];高级职称比例≥20%;专业课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75%[注4]。 |
吴梦瑛+ 各系主任 |
||||
兼职教师 (张彬祥) |
重视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从行业、企业聘请专业技术专家、经营管理专家和技术能手担任兼职教师。学校岗位设置方案应明确兼职教师占专兼职教师总数的比例。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教学(包括实践性教学,含校外实习)学时达到总学时的30%以上。 |
|||||
2.2 培养培训 |
教师培养与培训(张彬祥) |
有计划地开展教学团队建设、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等工作;重视青年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有规划、有措施、有实效;专业教师双师素质培养有措施,效果较好;教师队伍总体稳定。建立新任教师到企业实践后上岗任教的制度(半年以上);新任教师上岗培训时间不少于120学时;教师岗位培训时间每五年累计不少于360学时,专业教师每两年至少累计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注6] |
韩贤胜 |
|||
主要评估指标 |
主要指标负责领导 |
关键评估要素 |
观测点(观测点负责领导) |
基 本 要 求 |
条目负责人 |
|
3 教学条件与利用
|
桂勤
|
3.1 实践教学条件* |
校内实践条件(桂勤) |
校内实训室具有职业氛围,能根据职业技术技能培养的规律开展实验、实训教学,设备条件能满足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到本省规定的合格标准。 |
吴萍 |
|
校外实习条件(张彬祥) |
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签订并实行合作协议;基地所在单位具有社会责任感并能派出生产、服务及管理一线的兼职教师引导实习,满足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合作单位每年接收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接收专任教师在岗实践,并能安排一定数量的技术和管理骨干到学校为学生上课或讲座。 |
曹伟桃 |
||||
3.2 经费保障 |
办学经费投入与使用(叶汝裕) |
办学经费投入有保证,能满足基础设施建设、仪器设备采购、日常教学经费等方面的需要。日常教学运行支出[注7]占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205类教育拨款扣除专项拨款)与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13%。民办学校年生均日常教学运行支出达到本省规定的合格标准。 |
司徒文丹 |
|||
主要评估指标 |
主要指标负责领导 |
关键评估要素 |
观测点(观测点负责领导) |
基 本 要 求 |
条目负责人 |
|
4 专业与课程建设 |
桂勤 |
4.1 专业建设* |
专业建设规划(桂勤) |
专业设置具有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针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合作企业或社会用人单位参与专业建设和教学实施;有校企共建专业的机制。专业建设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实训基地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为重点,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带动专业群建设。 |
陈文 |
|
4.2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人才培养方案(桂勤) |
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合理,并能有效实施。 |
高丽玲+各专业主任 |
|||
4.3 课程建设 |
课程教学标准与教学资源建设(桂勤) |
教学文件齐全;多数专业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有思路、有措施,能够反映当前技术进步和职业岗位资格要求。能较好地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制定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使用高职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校企合作开发使用的校本教材等教学资源占比80%以上;重视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与使用。 |
林麟孙+各系副主任 |
|||
教学方法与手段(桂勤) |
有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政策和措施。探索符合职业教育规律、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有效,考核方式恰当,注重考核学生的能力。 |
黄宇靖 |
||||
4.4 实践教学 |
校内实践教学(桂勤) |
实践教学训练内容符合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实验、实训教学效果较好。基本实验、实训课程的开出率超过90%。近年毕业生获得符合专业培养要求的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超过80%。 |
吴萍 |
|||
校外实践教学(桂勤) |
校外实践教学满足《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实习学生全部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学校、企业、实习学生签订有安全协议,且责任落实;制定学生实习考核评价标准,并严格考核;学生顶岗实习安排符合所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实习管理与考核办法完整、落实。 |
曹伟桃 |
||||
主要评估指标 |
主要指标负责领导 |
关键评估要素 |
观测点(观测点负责领导) |
基 本 要 求 |
条目负责人 |
|
5 质量监控与管理 |
桂勤 |
5.1 管理制度与管理队伍 |
管理制度(桂勤) |
教学管理制度健全、实行规范,能够采用现代管理技术手段,教学运行平稳有序。 |
陈文 |
|
管理队伍(桂勤) |
教学管理队伍结构合理,关键岗位负责人的教学管理经验丰富、管理水平较高,为师生服务意识强;学生管理机构健全,专职辅导员、专职就业引导教师、专职心理健康引导教师的配备符合教育部相关要求,队伍稳定;师生满意度较高。 |
陈文 |
||||
5.2 学风建设与学生引导 |
学风建设(张彬祥) |
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政策和措施,学风建设活动效果较好。学生主动学习、尊师爱校、遵守校规校纪,考风考纪良好。课外实践、科技活动丰富。 |
姚伟妍 |
|||
学生引导(张彬祥) |
面向在校学生开展学习引导、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就业引导、心理健康咨询等服务,学生比较满意。 |
王璐 |
||||
5.3 质量监控* |
监控体系与制度(桂勤) |
建立有学校、系(部)为主体的两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质量监控组织健全。建立有督导、听课、教学检查、教学信息反馈、试卷检查抽查等制度,实行良好。吸取行业和企业参与质量评价,机制有效、运行效果良好。按照教育部规定编制和发布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
林麟孙 |
|||
信息化建设(叶汝裕) |
有质量监控网络平台,评教、评学系统完备,使用效果较好。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运行良好,平台数据真实、可靠,能够对年度数据进行分析并形成报告。 |
黄东锐 |
||||
主要评估指标 |
主要指标负责领导 |
关键评估要素 |
观测点(观测点负责领导) |
基 本 要 求 |
条目负责人 |
|
6 社会评价 |
王立明 |
6.1 招生工作* |
报到率(张彬祥) |
新生报到率达到学校所在省(或直辖市或自治区)确定的合格标准。 |
王璐 |
|
招录比(张彬祥) |
招录比(计划数/录取数)达到学校所在省(或直辖市或自治区)确定的合格标准。 |
|||||
6.2 就业工作* |
就业率(张彬祥) |
毕业生就业率达到学校所在省(或直辖市或自治区)确定的合格标准。 |
蔡洵良 |
|||
就业质量(张彬祥) |
毕业生就业的专业相关度、平均月收入等达到学校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确定的合格标准。 |
|||||
6.3 社会评价* |
毕业生评价[注8](张彬祥) |
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达到学校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确定的合格标准。 |
周幸连+各系主任 |
|||
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达到学校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确定的合格标准。 |
||||||
企业评价[注8](张彬祥) |
企业对毕业生技能水平满意度达到学校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确定的合格标准。 |
|||||
企业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满意度达到学校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确定的合格标准。 |
||||||
主要评估指标 |
主要指标负责领导 |
关键评估要素 |
观测点(观测点负责领导) |
基 本 要 求 |
条目负责人 |
|
7 社会服务 |
桂勤 |
7.1 技术服务 |
服务平台建设(叶汝裕) |
依托学校的专业力量建有社会服务平台,如:检测站、职业技能鉴定站、工程中心、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对外专职培训机构、咨询机构、设计院所等。 |
李存荣 |
|
到账经费[注9](桂勤) |
近3年对外技术服务和承担纵横向科研项目到账经费达到学校规划中设定的目标或本省规定的要求。 |
毛一中 |
||||
7.2 社会培训 |
培训类型与规模(叶汝裕) |
近3年教师承担各类社会培训的类型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培训人次年均总量达到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确定的合格标准。 |
李存荣 |
|||